認識肝癌
一、前言
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,癌症為臺灣十大死因之首,最近幾年肝癌佔男性死因第一位,在女性則為第二位。肝癌是進行迅速的惡性腫瘤,好發年齡45歲~65歲,如果在病人出現症狀才診斷出有肝癌時,通常已經是末期,一般預後較差。
如果未早期診斷,適當治療,病人往往在診斷半年內就可能會死亡。因此罹患肝癌之後,不論對個人、家庭、社會或國家,均造成一重大損傷,值得國人重視與警惕。因此,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非常重要。
|
二、病因
人類對於引起癌症原因的了解很有限,但肝癌可以說是目前所有癌症中被研究較透徹的癌症之一,引起肝癌的因素可能如下: (一)慢性B型或C型肝炎: 據估計台灣肝癌患者中,約有六至七成感染B型肝炎,二至三成為C型肝炎,另外肝硬化的病人,每年大約有二十分之一的機率轉為肝癌。 (二)酗酒: 為肝癌最大的致病原因,除慢性病毒性肝炎外,有研究報告指出,酗酒也具有加成作用。如有酗酒習慣者,其引發肝臟疾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出10%至20%,而慢性B型及C型肝炎患者,同時有酗酒習慣時,產生肝癌的危險性比起一般人要高。 (三)黃麴毒素: 國內因氣候潮濕,儲藏不良的花生、玉米等皆是黴菌的溫床,有些黴菌會產生黃麴毒素,而在日常飲食中的黃麴毒素的攝取量與肝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,黃麴毒素可視為病毒性肝炎的輔助因子。 (四)其它: 幾乎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都可能有導致肝癌的危險,另外,少數研究顯示,抽煙及含砷的水也可能是危險因子。
|
三、檢查方法
(一)理學檢查: 在右上腹部可摸到腫大的肝臟或出現其他肝硬化的臨床表徵,如:黃疸、皮膚上出現蜘蛛狀血管網、因肝功能差而引起的意識改變、出血、腹水等。 (二)抽血檢查: 1.肝功能(GOT、GPT)檢驗:肝癌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數常常是偏高的, 但也可能完全在正常範圍內,因此不可只以肝功能是否異常作為癌篩檢的依據。應與醫師討論,以作必要的釐清。 2.胎兒蛋白(α-fetoprotein,AFP):一般正常值為15ng/ml以下。胎兒蛋白的上升可見於肝癌、肝炎、肝硬化的病人,如果胎兒蛋白超過200ng/ml以上時,約95%的機率為肝癌所引起,因此是很重要的肝癌篩檢指標。 (三)影像學方面的檢查: 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首推腹部超音波檢查,不僅方便、經濟且不具侵襲性,目前對小型肝癌(小於3公分)是最佳的篩檢工具,具有良好的診斷率。其他尚有電腦斷層掃瞄、核磁共振掃瞄、血管攝影等各種不同的檢查方法,也可幫助診斷。
|
四、常見症狀
無特殊的臨床症狀,大部份的肝癌(小於3公分)在被診斷時幾乎都沒有特殊的症狀,有時腫瘤大到六~七公分,病人亦毫無症狀;少數病人是因右上腹疼痛或右肩胛區疼痛就醫時,經由超音波檢查被發現;極少數病人因為肝癌部位較接近肝臟表面,其供應肝臟的血管破裂造成腹腔內出血,此時會突然感覺劇烈腹部疼痛、脹大,甚至因失血而休克死亡。
|
五、治療方法
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「外科手術治療」及「非手術治療」兩大類,其適應症分別敘述如下: (一)外科手術治療:分為肝癌切除及肝臟移植兩種。 1.肝癌切除:適應症為單一顆腫瘤或多發性腫瘤,並且肝臟儲備機能正常者。 2.肝臟移植:適應症為單一顆腫瘤,且腫瘤直徑不超過5公分;若為多發性腫瘤,且腫瘤個數不超過三顆,最大一顆直徑不超過3公分,且腫瘤沒有侵犯血管者。 (二)非手術治療:包括經皮酒精(或醋酸)注射法、射頻燒灼術(RFA)、微波電熱治療、肝動脈栓塞法、肝動脈灌注化療藥物等。 1.經皮酒精注射法:是在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指引下,經由局部麻醉針準確的插入腫瘤內,再將高濃度的酒精緩緩打入肝癌部位後,以致讓癌細胞脫水及肝癌凝結性壞死。 2.射頻燒灼術:是在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指引下,將治療探針引入肝癌內,再經由探針釋放電流產生熱能,而使癌細胞凝結性壞死。 3.微波電熱治療:是在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指引下,將探針引入肝癌內,再經由探針釋放微波產生熱能,而使癌細胞凝結性壞死。 4.肝動脈栓塞法:利用血管攝影的技術,從病人的股動脈置入一根導管至肝動脈,再將栓塞物質注入肝動脈內,使肝癌細胞無法取得養份而壞死。 5.肝動脈灌注化療藥物:將化學藥物經由植入性動脈導管直接灌注到肝腫瘤中,而控制腫瘤細胞的生長。 治療的成效取決於肝腫瘤的大小及本身肝臟疾病的嚴重度,故治療方式除了考量腫瘤狀態(大小、位置)及其肝功能外,病人本身意願及其身體狀況皆是重要的考量因素;建議治療前應與專科醫師詳加討論溝通,經由專科醫師整體評估後,共同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。 肝癌病人除了接受治療外,最重要的是維持定期的追蹤 檢查,因為高達七至八成的肝癌病人會有合併肝硬化的情形,因此治療肝癌時,需注意是否有肝硬化合併症的出現,如:腹水、食道靜脈曲張出血、肝昏迷、黃疸、肝功能異常等。
|
六、肝癌的預防
雖然肝癌之病因複雜,而且症狀不明顯,如未能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,其嚴重性及死亡率亦相對減少,如果患有慢性B型或C型肝炎,經過肝膽專科醫師評估需要,應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,以預防由慢性肝炎演變為肝硬化。預防肝癌的方法分述如下: (一)預防B型肝炎的感染: 1.新生兒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的預防注射。 2.家中有人罹患B型肝炎,其家人應接受篩檢,並視需要注射B型肝炎疫苗。 3.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刮鬍刀、牙刷等不應與他人共用。 (二)避免酗酒及食用被黃麴毒素污染之食物: 以最易受污染的花生為例,食用新鮮或帶殼的花生最安全,存放過久或地下工廠製造的花生醬不應食用。 (三)定期篩檢: 屬於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肝功能、甲型胎兒球蛋白(AFP)、超音波等,如肝硬化病人應3-6個月追蹤一次,B型肝炎帶原者或慢性C型肝炎者,應每6-12個月追蹤一次。
|
七、日常生活注意事項
(一)維持正常作息: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作息,維持一個正常且健康的生活作息與運動休閒的習慣。 (二)飲食營養均衡:飲食方面無特別限制,但需注意營養均衡攝取,以清淡飲食為最高原則,尤其不要亂服補藥或補藥,另應戒酒,以免增加肝臟負擔。 (三)定期追蹤檢查:肝炎、肝硬化或高危險群應定期追蹤檢查,切莫聽信不實誇張廣告,服用秘方,以免造成肝臟的負擔或傷害。
@資料來源:http://www1.cgmh.org.tw/jhcc/%E8%AA%8D%E8%AD%98%E8%82%9D%E7%99%8C.htm
|
台灣國寶牛樟芝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FK.Biotech
金富康牛樟芝官方網站:http://www.kfk-biotech.com/
金富康牛樟芝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